6月新增展览信息
来源:河北省文物局
日期:2025-06-03 11:40:38
【字号:

  馆名:河北博物院

  展览名称:鲸奇世界

  展览地点:北区1/2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日-2025年10月8日

  展览简介2025年暑期,河北博物院将联手上海科技馆,共同打造一场关乎鲸豚前世今生与未来的探寻。该展览为沉浸式鲸豚专题展览,通过“大鱼传说”“生存智慧”“生态保护”三部分,从文化角度,呈现人类自古以来对鲸的探索认知;从生物学角度,探索鲸的进化与习性;从生态学角度,展示鲸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展厅内60余件标本及模型,4项互动体验,18个多媒体展示项目,2个大型艺术装置,鼓励观众主动探索海洋的奥秘,倡导保护海洋、呵护水中精灵的生态理念。

  展览海报:

  馆名:廊坊博物馆

  展览名称:理想与忠贞——革命伉俪在武汉

  展览地点:第一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28日-2025年8月31日

  展览简介展览遴选出“瞿秋白与杨之华、陈潭秋与徐全直、恽代英与沈葆英、罗亦农与李文宜、赵世炎与夏之栩、林育英与涂俊明、李硕勋与赵君陶、王若飞与李培之、夏明翰与郑家钧”等九对在党的历史上,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武汉战斗过的著名革命伉俪代表,展出近200幅珍贵历史图片,讲述跨越百年的革命爱情故事。通过“革命伉俪”这一独特视角,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展示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情怀和“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奉献精神,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展览海报:

  馆名:廊坊博物馆

  展览名称:忆食乐享——廊坊非遗美食展

  展览地点:第二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5月31日-2025年10月19日

  展览简介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结晶。食物的味道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感受,更是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承载着无数人的味蕾记忆与情感寄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十大分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而美食制作技艺是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廊坊市共有54项市级以上非遗美食制作技艺。

  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都蕴含着廊坊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密码。届时,欢迎您走进廊坊博物馆探寻廊坊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感受食物带来的无尽魅力。

  展览海报:

  馆名:保定市博物馆

  展览名称:河北省传统村落图片展(暂定名)

  展览地点:一楼大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4日-2025年7月14日

  展览简介: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截至2023年3月19日,河北省共有27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居北方地区第2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河北传统村落进行调查、保护、研究、展示、宣传尤显迫切。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保定市博物馆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河北省传统村落图片展》,介绍展示河北省传统村落整体分布,以及代表性传统村落的概况、沿革、特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馆名: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

  展览名称:鲸奇物语

  展览地点:主展厅出口地下负一层

  展期时间:2025年5月24日-2026年2月28日(暂定)

  展览简介:《鲸奇物语》以沉浸式科技+数字艺术+海洋科学模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提供科学支持,综合运用全息影像、实时交互、裸眼3D CAVE沉浸式体验、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虚拟现实艺术体验。在理念上立足于海洋科普与海洋环保,唤起公众对于鲸类保护和海洋动物权益的共同关注。

  展览设计多个主题区域,由《潮汐时钟》《鲸遇》《鲸跃》《深海魔方》《鲸迹》《鲸落》《科普长廊》《魔鱼观影室》《鲸海》《从一头鲸到另外一头鲸》《塑料海洋》板块构成,每个区域集中展示特定的鲸类生态、行为和保护主题。使用大屏幕、投影和互动触摸屏等多媒体技术,呈现高清纪录片片段、音效和动画,展示精美的生态模型,包括鲸类、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模拟,创造声音装置,播放鲸类的声音和鲸歌。

  展览海报:

  馆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展览名称:为人民扛了一辈子长工——何长工生平展

  展览地点:前南峪村抗大校部旧址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日——长期

  展览简介该展览以“为人民扛了一辈子长工”为主题,内容分为“壮志凌云”“特殊使命”“衔命办校”“开国功勋”“地质之帅”“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革命伉俪 相伴一生”“风范永存”八个部分,通过图文展示、模型制作、场景复原、音视频等展陈形式,充分展现了何长工同志在建党、建军和建国三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再现了何长工同志“为人民扛一辈子长工”的崇高品德和不朽精神。

  展览海报:

  馆名:馆陶博物馆

  展览名称:回得去的故乡——乔十光艺术纪念展

  展览地点:多功能展厅

  展期时间:2026年6月1日-2025年6月30日

  展览简介乔十光,中国现代漆画之父。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1956年离家攻读美术专业,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师从庞熏琴、雷圭元、张丁,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乔十光艺术基金会创始人、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先后在中国、日本、法国、苏联等地举办画展十余次。乔十光一生致力于漆画研究,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漆画从漆器上剥离出来。”他的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走向独立。

  乔十光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之际,为表达缅怀之情,亲朋、弟子、乡邻特举办此次展出。

  展览海报:

  馆名:大名博物馆

  展览名称:普洱岁月 古道春秋—普洱茶马文化风情图片展(暂定名)

  展览地点:3楼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4日-2025年7月14日(暂定)

  展览简介茶马古道起源于人类早期交往的自然通道,特指自唐代以来,伴随茶叶的流通,以茶易马贸易的兴起和马帮运输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陆上重要的商路网络。像丝绸之路一样,地处大西南的茶马古道也是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它方便了物资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次展览共展出历史图片、茶叶标本、善洱茶产品、又有马身器物、马帮用品等文物。通过茶之源、道之始、马之情三个部分,展示了较为完整輝煌的普洱茶历史以及神秘的古道文化和不朽的古道精神。观众可从这些茶马遗物中窥视岁月沧桑,感受源远流长的普洱茶马古道文化。

  展览海报:

  馆名: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

  展览名称:无体不备 导唐先路——北齐书法特展(巡展)

  展览地点:一楼5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5月31日开展

  展览简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比较复杂,成为后世学人不断研究的重点。中古时期,地域界线被不断突破,各民族不断交织,不论碰撞、借鉴、交融,还是最终的统一,其过程中,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流动性等,导致艺术呈现前所未见、后世鲜有的丰富状态。尤其书法,在南北文化分流之后,出现的差异,被后人所关注。然而,随着现代学术的发展,中古时期艺术的新境况,以及所引出的传统学术史研究的问题,再次让中古书法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史研究的热点。

  展览海报:

  馆名:秦皇岛博物馆

  展览名称:丹漆随梦 在地肌理——韩洪波百幅漆画小品展

  展览地点:秦皇岛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区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4日-2025年6月30日(暂定)

  展览简介丹漆随梦·在地肌理——韩洪波百幅漆画写生作品展,是河北省首个个人漆画作品展,同时也是秦皇岛首度以在地物产为载体的大漆非遗项目展。展览通过百余件浸润漆语的视觉诗篇,以昌黎葡萄的绛紫、渔港海鲜的银白、山海关樱桃的朱红为叙事脉络,诠释秦皇岛"山海之间"的生态密码。作者韩洪波以当代漆艺语言重构抚宁生姜的肌理、月季花的层叠、岩隙植物的拼搏,在传统大漆的温润光泽的作品中,见证非遗技艺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美学动能,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碰撞中迸发的文化自觉。这是一场自然肌理与漆艺美学的对话,一次非遗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展览以艺术为桥,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美学历程。

  馆名: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展览名称:保护海洋环境,守护共同家园——第二届秦皇岛海洋图片展

  展览地点: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南展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日-2025年6月15日

  展览简介

  为展示秦皇岛优美海洋环境,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由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秦皇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秦皇岛市女摄影家协会承办,秦皇岛市海洋经济与资源保护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保护海洋环境,守护共同家园——秦皇岛海洋图片展”在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南展厅举办。展览向全社会征集秦皇岛近岸风光、动植物、人文生活、相关产业发展图片,最终选取70余幅作品展出。

  此次展览以“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主题,通过光影定格山海之城的生态脉动、文旅活力与产业革新。从石河南岛万鸟翔集的生态画卷,到西港花园工业遗存的重生诗行;从七里海潟湖的潮汐韵律,到阿那亚海岸的精神栖居——每一帧影像皆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这里,既有《观沧海》的雄浑气魄,亦有“鸟类天堂”的温情守护,更闪耀着“五星级绿色港区”的转型智慧。让我们循着光影的轨迹,触摸渤海的呼吸,见证一座城的蓝色传奇。

  展览海报:

  馆名: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

  展览名称:第三届“丝路之光”全国名家书画作品邀展

  展览地点: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5日-2025年6月30日

  展览简介:灿烂文明,何其厚重,时代画卷,别样斑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更多描绘时代风貌、凝聚精神力量的书画作品,以艺术力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以书画形式绘就时代之美,特举办第三届“丝路之光”全国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彰显了新时代文化艺术特色。艺术家们以“丝路之光”为主题,以书言志,以画寄情,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新时代书画艺术记言录史的功能,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与博大精深,充分展现时代感召下的精神之美。

  展览海报:

  馆名:沧州市博物馆

  展览名称: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蕉林遗韵特展

  展览地点:沧州市博物馆一楼书画厅以及工艺美术厅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4日—8月24日(暂定)

  展览简介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多年来高度重视、持续关注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大系”对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绘画加以汇集和系统整理,成为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为进一步推动“大系”成果的保护、利用和研究,浙江大学自2021年启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的海内外巡展,所到之处均引起热烈反响。此次在沧州市博物馆举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蕉林遗韵特展》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展示,以“蕉林遗韵”为主题,分为“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和“蕉林鉴藏 燕赵丹青”两个部分,展出作品270幅。再现了中国古代绘画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探索深入理解、保护、研究、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全新途径。

  馆名:黄骅市博物馆

  展览名称:渤海新区黄骅市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展览地点:黄骅市博物馆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日-2025年6月20日

  展览简介“渤海新区黄骅市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黄骅市博物馆开展。本届展览,代表着地区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平,为全市广大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是对书法队伍专业成就的检验和展示。参展作者秉承传统、守正创新、讴歌时代、颂扬家乡,为渤海新区黄骅市新的历史征程献上文化厚礼。

  展览汇集了120位艺术家的书法篆刻作品,其中特邀在外地部分黄骅籍著名书法家参展,规模之大、实力之强、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一大批后起之秀的脱颖而出,更充分展现了新区黄骅市书法队伍的整体创作水平与精神风貌,彰显了书法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欢迎广大市民及书法爱好者前往观展,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共同见证新区黄骅市书法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展览将进一步激发广大书法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书法创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以文化事业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打造新兴城市的地域形象与精神风貌。

  展览海报:

  馆名:黄骅市博物馆

  展览名称:鉴往知远——渤海新区黄骅市考古十年成果展

  展览地点:黄骅市博物馆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2日-2025年9月25日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以 "解码地域文明,串联历史肌理" 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了多个特色板块。将黄骅地区2014-2024这1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创新展示,围绕“开放之城”“商贸之城”“文化之城”三大主题展开,突出黄骅在东亚文化交流、盐业商贸、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

  展览创新运用考古地图、3D文物修复演示等技术,结合互动体验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田野考古的魅力。无论是追寻地域文化根脉的本土居民,还是热衷历史探索的青少年,都能在120余件(套)珍贵文物与考古资料中,读懂黄骅从滨海湿地到活力港城的千年嬗变。欢迎走进这场跨越十年的考古盛宴,在历史遗存中触摸文明脉络,于时光沉淀里汲取前行力量。

  展览海报:

  馆名:青县博物馆

  展览名称: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文化艺术展。

  展览地点:青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展期时间:2025年6月14日-2025年6月23日(暂定)

  展览简介青县博物馆充分利用青县文物资源和空间,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次“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文化艺术月以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雕塑作品、手工艺作品展示,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青县历史文化的兴趣,树立了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展览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