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博物馆用新媒体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来源:沧州市博物馆
日期:2025-03-31 15:39:00
【字号:

  为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丰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形式,沧州市博物馆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博物馆大传播平台,线上通过打造新媒体矩阵、重构叙述方式、创新讲解内容等,在大传播中“讲好沧州故事 传播沧州声音”。

  一、打造新媒体矩阵 让博物馆更“亲民”

  沧州市博物馆持续优化线上博物馆建设,打造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充分利用其传播快、受众广的宣传优势,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除了活动宣发、专题推文等常规性内容外,沧州市博物馆着重在短视频和线上直播两个领域深耕细作。先后开设了科普宣传、文物讲堂、研学体验等短视频专栏,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向观众讲述沧州故事,促进文物进一步“活化”;同时,不断扩大线上直播影响力,不仅与河北经济频道、河北邮政等开展联合直播,拓宽直播平台,还策划了“跟着沧博看沧州”专题直播活动,结合馆内大运河、杂技、武术等主题展览,深度解读地方特色文化,共计吸引6万余名观众线上观看,通过实时互动增强参与感。2024年沧州市博物馆新媒体平台共发布376条信息,短视频102个,直播28场,浏览量358680次,新增粉丝45816人,构建了博物馆线上全方位媒体宣传矩阵,有效增强了文化传播服务效能。

  二、“趣”讲沧州故事 让历史更“亲切”

  如何让大众印象中“晦涩难懂”的历史文物变得“生动有趣”呢?沧州市博物馆结合网络流行语和热门话题,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前提下,趣讲沧州故事。围绕“Dou来讲文物”,通过“剧场演绎+精品介绍”的形式,讲述了15件馆藏文物精品:“分餐的食案”通过古代自助餐盘为大家讲述汉代分餐制;“4000年的蒸锅”为大家探秘新石器时代的陶甗怎样蒸熟实物;“乘风破浪的姐姐”则向大家介绍了唐代手持笏板的女官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打破古今时空,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此外,结合抖音爆火的“电影站位”这一形式,推出了包括扁鹊、高适、张之洞等在内的历史名人短视频,网友们纷纷留言“原来他是沧州人”“这波宣传为沧博点赞”!古装穿越、热点联动、AI赋能,一系列尝试让博物馆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更加亲切而有趣。

  三、开展趣味活动 让关系更“亲近”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沧州市博物馆也开展了一些线上互动活动。其中,“互寄明信片 与沧博分享你的文旅足迹”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外地观众参与占比高达40%,印有沧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及镇馆之宝专属邮戳的明信片先后寄送到郑州、济南、合肥等地,通过“有温度”的互动有效扩大了沧州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瓷偶的故事”门票配色线上投票活动,一经发出,浏览量激增,千余名观众在线投票、参与留言,生动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文物故事,让文物更加鲜活,让博物馆更加“亲近”。

  作为新时代文博人,我们深知博物馆的最终价值不在馆舍之间,而在文化基因的当代觉醒。未来,我们将继续解码文物里的文明密码,用年轻语态重构历史叙事,在保持“文化内核”、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以新媒体为媒介,探索更多宣传推广方式,用心讲好每一个传统文化故事,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