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文化浸润青年心田
来源:河北日报
日期:2025-08-28 08:31:13
【字号:

刘荣荣

今年暑假期间,河北各高校大学生组成多支实践队伍,深入革命旧址、纪念馆、红色村落等,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实地探访、历史寻踪、主题研讨等方式,触摸历史脉络,倾听“信仰的声音”。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涵养与启迪作用。大学生开展的这些实践活动,正是主动拥抱这份精神滋养的积极尝试。

在“行走的课堂”中筑牢信仰之基。相较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往往更具感染力。当青年学生走进抗战遗址参观,锈迹斑驳的枪支见证过浴血奋战,泛黄的家书写尽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教科书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而具体,这种基于真切感知的信仰更为牢固,更能经受风雨的考验。

在“历史的对话”中汲取精神之力。红色基因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关键在于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穿越时空,与每一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青年们与历史对话,与英雄对话,实质上也是一次与自我内心的对话。他们在对话中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汲取攻坚克难的力量,用以应对学习、生活乃至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在“实践的熔炉”中赓续奋斗之志。传承红色基因,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大学生实践活动并非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许多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了诸如科普宣传、支教助学、乡村振兴调研等服务。在服务奉献中,青年们感受到自身知识技能的社会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过程,正是红色血脉得以赓续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持久地涵养青年精神家园,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勇毅前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宝库。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其深厚内涵,在传承和发展中培根铸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河北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展示平台。不断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善于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如AR体验、短视频创作等,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其更接地气、聚人气。同时,要特别注意做好融入文章,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故事”结合起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远大光明的未来贯通起来,增强青年群体对革命精神的感知能力。

另一方面,要推动红色实践常态化、机制化,不能仅限于暑期“一阵风”,而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形成长效滋养机制。要加强“行”的锻炼,组织广大青年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走遍燕赵大地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践中感知红色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蓬勃开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红色文化正以其强大的感召力,浸润着青年一代的心田,为他们构筑起坚实的精神家园。期待更多青年主动走进红色历史,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