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景县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9处
衡水市景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厚。去年4月份,景县作为河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县之一,先行启动普查工作。该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严格按照“四普”的标准要求,强化质量控制,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工作中,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普查人员深耕历史文化,积极拓宽普查线索渠道,扎实推进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对《景县志》《景县水利志》《景县文史》《中国大运河(衡水段)遗产保护规划》等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并找出相关线索,建立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记载的村庄档案,形成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清单,进行实地调查。
为保证文物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普查过程中,每到一个村庄,普查工作人员都会询问村干部、年长的老人,结合历史传说和记忆寻找文物线索。景县有848个行政村,近800个村庄都留下普查队员的足迹,野外到达率接近94%。

他们还立足县域文化资源特点,扎实推进大运河专项调查工作,加大对大运河景县段的分洪设施、闸坝、桥、险工、码头、沉船点等重点类型的普查力度。经过调查,共发现苏官营扬水站、十五里口村渡口遗址等1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苏官营扬水站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农业水利设施遗存,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代表性。截至目前县域内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9处,新发现文物总数量位居衡水各县市(区)前列。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和文物资源数据库,严格按照四普标准规范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历史遗存纳入实地调查和登记范围,深化价值认知,进一步推动全县历史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整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