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文物大省,名胜古迹众多。从170多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摩崖造像、石刻、近现代文物等品类丰富。
为将河北省文物保护成果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起来,自2022年2月起,河北省文物局精准发力,立足特色文物资源,策划“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深度推动文物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让文物与科技紧密联姻,与创意完美结合,用时尚新颖的表达方式,不断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对“文华河北”的数字化、立体化宣传,进一步丰富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文旅宣传口号的核心吸引力。
培树品牌,让文物焕发出“新活力”
河北省文物局致力于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统领下,精心策划“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系列项目,运用数字科技手段,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通过长期且持续的建设,引导更多人关注、了解河北文物,进而积极参与河北文物的保护工作中来,同时为深度体验“文华河北”循迹导航。
“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包括“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及“文物畅游冀”小程序、“国保在冀”“国宝在冀”智慧语音导览册页、“冀博文寻宝探秘系列视频”、“国保在冀”系列文物主题游径、“国保在冀”“国宝在冀”文创宣传品、“跟着文物游河北”系列文物科普丛书等。它就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智慧树,不断在抽枝长叶,通过长期持续打造,正逐渐成为一个知名的品牌,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冀博文寻宝探秘系列视频
“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及“文物畅游冀”小程序
导览图精心选取河北代表性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名城名镇名村等点位进行标注,并将收录的509个点位设置在“文物畅游冀”小程序中。以河北文物虚拟代言人“冀博文”进行音频讲解和电子导航,对部分重点文物,还进行了手绘展示,以“图”的直观形式生动展现。通过一图导览、一图扫码、一键导航、一览文物、一点收听,让人们可以“按图索骥”,轻松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文物探索之旅。
“国保在冀”智慧语音导览册页及小程序
“国保在冀”智慧语音导览册页,以“一本册页,32张明信片,13市(区、县),291个国保文物”,成为了能装在“口袋”中的文物宝库。线下册页以纸质明信片形式展现,正面呈现的是各地市国保文物的精美图片,背面还设有该地市国保文物分布示意图,以及邮编、邮票方框、国保智慧在线二维码,具备明信片常规使用功能;线上则通过智慧系统对河北全省国保文物进行分类检索,扫码即可视听国保文物的图文语音讲解,并可一键智能导航,实现游览一站式服务。
冀博文寻宝探秘系列视频
原创设计河北文物虚拟代言人“冀博文”和卡通文物萌兽“小飞飞”形象,用他们的独特视角,通过每集约3分钟的短视频形式,以红色传承、遗址探秘、文博寻宝等系列主题,通过不同的文物小故事,制作101集系列短视频,定期在“河北文物”官方平台(微信/微博)设定专栏进行播放,学习强国、纵览新闻等网络平台也持续推介,让更多人看到河北文物故事,爱上河北历史文化。
“国保在冀”系列文物主题游径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启了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河北省文物局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分布状况,在“跟着文物游河北”的主题统领下,将分布在河北大地上的文物资源统筹利用、串珠成链,推出“国保在冀之世界遗产、遗址探秘、石窟寻美、古建游赏、红色印迹、太行揽胜”的六大主题,20条游径线路,跨越11市,70个县(市、区),涵盖文物资源共122处,生动展现了河北深邃的文脉和灿烂的文明。

“国保在冀”文创宣传品
文创产品是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国保在冀”系列文创宣传品突破传统文物形象的束缚,将河北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文物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书立、套尺、书签、小尺寸手帐本以及笔袋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河北文物的魅力,它们不仅是实用品,更是年轻人表达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时尚单品。
“跟着文物游河北”系列文物科普丛书
丛书分为两大系列:《跟着文物游河北·国保打卡记》《跟着文物游河北·国宝有话说》。针对普通大众读者,以通俗化的语言进行书写,以精美的文物图片(实物与手绘相结合)进行展示,录制整套图书音频、视频,同时生成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收听、观看,以“声像”的方式进行传播,让读者身临其境,获得沉浸式体验,满足读者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需求,拟2025年完成出版。
科技赋能,让文物有更多“打开方式”
如今,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文物领域,为文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让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拥有了更多元、更精彩的打开方式。
“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是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这种用数字技术让文物与多媒体融合,通过手机扫码、关注公众号的方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激发了他们对文物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传播。
基于文物数字化模型,创作出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将文物元素巧妙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手机扫描,就能看到文物的三维动态展示,听到相关历史故事讲解,极大增强了文创产品的趣味性与文化内涵,真正实现了文物与当代人现实生活的紧密链接。
多维宣传,让文物声名远扬
针对不同受众和渠道,“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采取了多维宣传策略。投放在机场、高铁站贵宾室以及五星级酒店大堂等场所,面向商务人士与游客展示河北文物的魅力;在省直机关单位、省委党校、省属驻石高校等地投放;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省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发放,向广大群众作宣传推广。
同时,为拓展该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精心编制“跟着文物游河北”国际传播项目方案,设置河北文物古建游Top20、世界遗产、国宝品鉴、古建游赏等特色主题栏目,300篇配图英语贴文,选编20条贴文,翻译成法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在有关平台发布,向海外讲好河北文物故事。
“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自2022年9月线上程序和线下印刷品逐步推出,引发了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央级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等省级媒体,以及市县媒体在内的媒体平台及文物、文博、旅游系统等平台的广泛报道。截止目前,“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已印制发放3.5万册,小程序日均访问量8000-9000左右,累计访问总量460多万;相关新闻报道已累计推出50多条,网络总体传播量达510多万,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海外传播总浏览量(曝光量)116.63万次,互动量2.05万次。英语贴文和多语种贴文总浏览量达到126.63万次,进一步提高了河北文物的国际传播力。
通过科技和智慧赋能,“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让河北文物在公众间进行广泛传递。在2024年举办的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和线路宣传展示活动中,河北省文物局推送的“《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项目”入选“百强案例名单”,并入围30强。未来,我们会继续不断深化提升河北全省文物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工作,不断丰富“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的内容和形式,让这棵智慧树枝繁叶茂,长久讲述更丰富更生动的文物故事、河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