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队员在山海关留念。 李子春供图
2007年6月,时任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队长的郭建永在保定乌龙沟长城进行调查记录。 李子春供图
金山岭长城(2023年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周万平摄)
2021年6月拍摄的涞源白石口长城。(本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通讯员 孟海英摄
【阅读提示】
河北现存长城2498.54千米,行经9个设区市及雄安新区,长城资源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国长城保存最完整、建筑最雄伟、文化最丰富的地段,均在河北。
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是先人留下的宝藏,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修复山海关、命名金山岭、完成长城调查、出台《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数十年来,河北长城的调查、修复、保护工作从未中断。
“最美长城”的发现与命名
“说到河北长城几十年来的修复与保护,有一段长城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它曾作为一段‘无名长城’长期静卧于燕山之中而无人问津,后来却获得‘最美长城’的赞誉并名扬四海。它就是位于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
6月3日午后,石家庄市的一间办公室内,62岁的省文物局原局长张立方意味深长地说。
金山岭长城有何与众不同?它是如何被发现并命名的?
时间回到40多年前。1980年11月,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花楼沟村。
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行至半山的人们纷纷往山下跑。一位老人却背着照相机,冒着寒雨继续往山顶的长城上爬去。
他,就是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
当时已年过半百的罗哲文独自爬上长城的制高点,尽情纵览雨后的长城,并拍摄起长城雄姿。他越拍越兴奋:“从事长城研究工作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一段长城!”
这段当时让罗哲文惊叹的“无名长城”,就是后来声名大噪的金山岭长城。
不过,最早认识到这段长城价值的人,并非罗哲文,而是一位叫苗济田的基层文保工作者。
如今已经故去的苗济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任滦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1978年夏天,苗济田决定对县南部的明长城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研究。正是在那次调查中,他注意到巴克什营域内有一段保存极为完好的长城。
调查结束后,苗济田很快撰写出一份《滦平县长城调查报告》,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1979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长城的答复中,引用了苗济田的调查报告。同年7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保护、研究长城的座谈会上,苗济田被破格邀请参会并作了发言。
他在调查报告和座谈会上的发言中,都特别介绍了这段无名长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苗济田的奔走呼吁下,1980年11月,罗哲文一行第一次来到巴克什营,寻访这段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长城。
见多识广的罗哲文,为何第一次见到这段长城就被深深震撼?
“雄奇,而且完整。”张立方介绍,经历千百年风雨和长时间战乱后,多数长城早已支离破碎,而这段长城不但陡峭、秀美,而且烽燧、敌楼、炮台、瞭望台、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将军楼等建筑俱在,十分难得。
兴奋之余,专家们又发现一个问题,这段长城还未被正式命名。
当时,这里的山叫“二道梁子”,村叫“花楼沟”,专家对它的定位是第二个八达岭。要不就叫它“第二八达岭”?争论中,有人提起,对面有两座山,一座叫大金山,一座叫小金山。
顿时,在场的几位长城专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就叫金山岭长城吧!金山好听,“岭”字也有了,恰可与八达岭齐名。
金山岭长城这个名字,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983年,全国长城保护工作座谈会在滦平县召开。同年,金山岭长城管理处成立。
为了修复、保护金山岭长城,1983年,国家文物局为滦平派来了古建专家朱希元。1984年夏,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朱希元制订的修复方案。经过两个月施工,金山岭长城共试修墙体52米,大规模修复工作也随之展开。
1985年,随着前一年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地群众纷纷为金山岭长城捐款。巴克什营至金山岭的8公里公路也是这一年正式通车。
1988年,国务院公布金山岭长城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7月1日,金山岭长城正式对外开放。
金山岭长城刚开放时,北京八达岭长城和秦皇岛山海关长城早已声名大噪、游人如织。作为后起之秀,金山岭长城很快凭借其独特魅力而蜚声中外,获得了“万里长城,金山独秀”“最美长城”等美誉。
如今,经历过三次大规模保护修缮的金山岭长城,用自己的雄奇秀美,展示着河北长城的独特魅力。
摸清河北的长城“家底”
“河北域内长城遗址多、规模大、分布广,有战国时期的燕赵长城,有秦汉长城,也有北魏、北齐、金等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修建的长城,还有修建质量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长城。”说起河北长城的总体情况,张立方如数家珍。
如今,河北长城还可以用更为直观的数字进行描述——域内现存长城共2498.54千米,其中明长城墙体总长1338.63千米,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共8个设区市;早期长城墙体总长1159.91千米,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邯郸以及雄安新区。
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是几代河北考古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河北长城调查、发掘和研究逐渐活跃。不过,在2006年以前,河北域内长城调查多以点、段为主,缺乏整体性和精确性。
河北长城究竟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长城遗址散落于山川之间?没人知道确切答案。
2006年2月,涉及全国15个省区市的“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长城都在哪儿?有多长?存在和保护状况究竟如何?
2006年4月7日,河北率先启动了明代砖结构长城的调查试点。
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当时,省文物局从全省抽调了48名熟悉文物保护规划、维修、考古、摄影等业务的人员组成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对明长城展开全面调查和测绘工作。他们带着专业技术工具,行走在少有人涉足的崇山峻岭之间,在乱石杂草中找寻长城遗迹。
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建永曾担任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队长。即便此前已通过各种渠道对河北域内的明长城有所了解,但随着调查队沿着长城走了1000多公里后,他仍被长城的保存现状及其环境所震撼:不少长城湮没在灌木、杂草及山地荒野中,早已不是史书记载的险峻与壮丽,被称为“野长城”。
三年多时间里,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横跨全省8个设区市,行程89579公里,徒步近20000公里,调查登记敌台2049座,烽燧2665座,马面637座,城堡302座……为长城河北段的保护工作留下了第一手详尽资料。
调查显示,河北域内的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怀安县马市口,南至邯郸武安、涉县,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共8个设区市的40个县(市、区),墙体总长1338.63千米,共1153段,单体建筑5388座、关堡302座、相关遗存156处。
从走向来看,河北明长城主要分为两条:一条从山海关老龙头开始,先向东北,在与辽东长城交会后折而向西,经秦皇岛、唐山、天津、承德、北京、张家口,直到山西边界,即外长城;另一条从怀来陈家堡起始,自北向南,经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至邯郸,纵贯冀西山区,进入山西境内,即内长城。
在学术界,明代以前修建的长城被统称为早期长城。早期长城多为土筑或石砌,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残损极为严重。相比明长城,早期长城往往很少引人关注,对早期长城的研究,也多以文献研究为主。
为了全面掌握河北域内所有历史时期的长城“家底”,2009年至2010年,河北省文物部门还开展了河北省早期长城调查,获取了大量数据。
为进一步摸清河北省早期长城的分布情况和年代,细化早期长城内涵研究,2021年,河北省启动早期长城勘察项目。
同年,调查队员对河北早期长城资源调查中的赵南长城、中山长城、燕南长城再次进行田野勘察,对《河北省长城志》中记载的大部分相关遗址做了调查,并围绕赵南长城西辽城遗址、燕南长城城子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其中,对城子遗址的勘探发现,其为方形城址,建筑于燕南长城内侧高地上,且城址内有灰坑等遗迹,初步分析认为该遗址为长城附近的屯戍类城堡。
调查显示,河北域内早期长城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邯郸以及雄安新区的39个县(市、区),墙体总长1159.91千米,共290段,单体建筑915座,关堡70座,相关遗存26处,时间涵盖战国中山、燕、赵、汉、北魏、北齐、唐、金等历史时期。
河北对明长城及早期长城规模、分布、构成、走向等基础资料的全面掌握,为后续长城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未中断的修复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彼时,昔日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大部分已成断壁残垣,破败不堪。修复,成为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主题。
“新中国成立至今,河北的长城修复工作从未中断,修复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张立方表示。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提出“保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随后,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居庸关、八达岭和山海关长城的修复工作。
当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带领古建专家对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箭楼进行了专项考察,决定对多次经受战火洗劫的城楼进行全面修缮。
改革开放以后,我省长城修复工作进入新阶段。
1984年,随着“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轰轰烈烈开展,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长城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当年7月,国家文物局委托原中国文物研究所(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金山岭长城专门举办了古建筑及长城维修培训班。同年,河北对6个设区市长城重要点段进行了保护维修。
此后20年时间里,随着长城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河北对域内长城多个重要点段进行了修复。
这一阶段,我省长城修复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措施更趋于多元化,为保护长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赴山海关调研,决定将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纳入国家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的首批项目,投资两亿元,修复包括关城四面城墙及东罗城三面城墙在内的6000延长米古城墙。这在当时是国家长城保护工程中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这段长城的修复十分复杂,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一接到任务,省文物部门就组织力量,派最精锐的专业人员投入这次攻坚战。”张立方回忆。
我省文物工作者除主要组织实施该项工程外,还面向全国招标,国内6个省市10余支专业队伍参与了相关项目工程,堪称一场全国文物部门的大会战。
2008年7月,在钟鼓楼雄浑悠长的钟声中,山海关长城保护工程竣工。该工程成为中国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此后几年时间,秦皇岛实施了山海关关城到角山段、刘家口关堡、界岭口关堡等保护工程;唐山实施了迁安市白羊峪段、遵化市大石峪段、迁西县青山关段等抢救性维护、现状整修工程;承德实施了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后川口、窑沟楼、涝洼东西段,宽城喜峰口段等长城保护维修项目;张家口实施了万全右卫城南北瓮城、大境门东西段及城台抢险加固等长城保护工程;保定实施了易县紫荆关长城、乌龙沟长城等保护工程。
近年来,河北还实施了系列长城安防工程,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从“抢救性”到“预防性”对长城保护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长城修复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我省在长城保护制度领域也有诸多创新。
2003年初,秦皇岛市原抚宁县(今抚宁区)在全国率先实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开创了基层巡护长城的先河。
2018年,河北省政府将已认定的长城段落全部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目前,河北共有12处23个点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6月30日,山海关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揭牌仪式举行,该法庭是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家专门审理涉长城文化资源保护相关案件的法庭。
目前,河北正在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未来,河北将进一步建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联合开展“万里长城行”“长城之约”等品牌活动,擦亮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
相关
河北长城知多少
河北省现存长城总长2498.54千米,长城资源比例占全国11.79%(全国墙壕遗存总长21196.18千米)。其中,长城河北段中的明代砖体长城是保存程度最好的,长度达1338.63千米,现存遗迹除了8%消失之外,其他基本存在,且建筑形制多样,墙体、关堡、敌台、烽火台、马面等建筑类型均有呈现。
历代长城的汇聚之地
若论长城的丰富性,恐怕没有哪里能胜过河北。
历史上,河北是农耕与游牧民族冲突与融合十分频繁的地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燕、赵、中山三国便开始在河北境内修筑长城。之后的汉、北魏、北齐、金、明等朝代,均以长城作为重要防线或边境线,留下了丰富的长城遗迹。
广泛的分布范围,使人们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雄安新区等地,均能看到长城的雄姿。
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长城河北段沿线,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清西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承德、秦皇岛山海关区、张家口蔚县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蔚县暖泉镇、井陉县天长镇、武安市伯延镇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此外,在长城河北段沿线还分布着8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长城本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蜿蜒在燕赵大地上的长城,还串联着许多难忘的红色记忆。在长城河北段沿线区域,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董存瑞烈士陵园、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众多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
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
有人说: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
长城河北段盘旋在崇山峻岭间,地貌类型丰富,组合度高,景观壮美,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从入海长城老龙头,到“最美长城”金山岭,再到水下长城喜峰口,以及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板厂峪的“倒挂长城”、白羊峪的大理石长城……河北,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天然长城博物馆”。
除了原汁原味的长城建筑,多变的地理环境与错杂的文化背景,衍生出独特的体验场景,大大增强了河北长城的旅游价值与可玩性。每一段长城,每一处景区,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内涵与体验。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