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揭示110万年前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日期:2024-03-15 14:41:00
【字号:

3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在线发表“Earliest Prepared Core Technology in Eurasia from Nihewa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Early Human Abilities and Dispersals in East Asia”一文,报道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对泥河湾盆地岑家湾遗址的石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这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旧石器研究的重要突破。

阳原县东部的岑家湾台地发现大量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该台地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1984年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发现,20世纪开展了4次发掘,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动物化石,是泥河湾盆地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

遗址出土了152个石器拼合组,拼合率超过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之一,为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行为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通过对岑家湾拼合组的石器技术分析和高精度3D扫描,系统重建了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和工具修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Prepared core technology),其表现形式为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最终产品和生产程序。石器技术特征所展现出来的古人类原料管理能力、长序列剥片能力等对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准备技术以往在阿舍利技术的中期才开始出现,大约距今100万年前后,岑家湾遗址表现出的该类石器技术是欧亚大陆最早的,表明岑家湾遗址时期代表的古人类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

该研究结果对中国北方早期广泛存在的小尺寸石制品的研究理念,旧石器时代早期技术的演化与革新,以及东亚地区阿舍利技术的起源与扩散问题等将产生重要影响。该技术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也对目前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关技术的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考,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丰富“东方人类的故乡”科学与文化内涵,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这一宏伟画卷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岑家湾遗址的位置及年代

岑家湾遗址准备石核技术及相关石制品. (A) 准备石核技术剥片模型;(B)拼合组准备石核技术复原;(C)准备石核技术阶段4产品;(D)准备石核技术阶段5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