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县历史博物馆
来源:河北省文物局
日期:2024-03-04 14:26:36
【字号:

【地址】衡水市阜城县东丽南街

【联系电话】0318-5378820

【设施情况】建筑面积约6000平米

【馆藏情况】阜城县历史博物馆现有藏品604件/套,其中三级品文物20件。

【特色陈列】阜城县历史博物馆历史展厅共分为四大单元。第一单元:古今沿革遥望遗风。阜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地势、建置、城镇、人口多有迁变。早在四千多年前,这里就留下了大禹治水的遗迹,古黄河、古漳河穿境而过,塑造着阜城早期的地理环境。西汉以降,建城置县,开启了阜城历史的开端。阜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东与东光县以运河为界,西与武邑县隔清凉江相望,南毗景县,北接泊头,总面积697.7公里,下辖5乡5镇,610个行政村,共计35.67万人。阜城建城始自春秋,至西汉时始置县,除阜城县外境内还设有弓高、候井、蒲领等县,号称“阜城三古县”。北齐天保七年(556),阜城县治所由今古城镇迁于今阜城镇,始为县城。县城城池始建于隋朝,明清两代曾多次扩建、重修,其建城史至今已有2400多年之久。为此,我们复原了清代雍正年间的阜城城池模型。明成化五年(1469),知县林恭扩建城池,在原城东又套筑1城,将原东门东移,并增设大北门和东南门,于是全城共6门,独具特色,清代也沿袭了这种建造方法。顺治五年(1648)重建,改设4门:东门称“产圣”,西门称“守义”,北门称“中藏”,南门称“长仁”。城内寺庙棋布,名目繁多,有关帝庙、白衣庙、八腊庙、吕祖庙、药王庙、魁星阁、观音堂、圣业寺等寺庙堂阁三、四十座,民间素有“一步两井,两步一庙”之说。第二单元:厚葬之风豪族大墓。阜城县桑家楼汉墓的考古发掘,证实了当时阜城县已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处于较高水平。桑家楼墓灰陶楼是阜城县出土的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陶楼通高216厘米,基座边长82.8厘米,是全国最大的汉代陶楼。为此,我们制作了灰陶楼模型,复原了东汉地主庄园场景,再现那段庄园经济的盛况。《四民月令》即是反映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生产生活的农学著作,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下面查阅该书,了解更多东汉时期的历史知识。第三单元:水陆兼行商贾云集。阜城县在历史上是差役、商旅往来频繁之地,境内不仅有运河通航,还设有御道古驿,水陆兼行,南通北达,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要津和重要货物集散地。阜城水运通航的兴盛离不开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大业四年(608),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永济渠,成为阜城境内大运河的前身。随着后世对于运河航运的重视,南运河上的航运逐渐繁华,促进了阜城码头经济的发展。大运河南北沿线重要地区及代表物产的展示,让我们看到阜城的物产特色,有鲜香味美的片粉、五香豆腐干、落锅烧鸡、王集灌汤包、粉玍粑,还有香甜可口的阜城县杏梅、霞口鸭梨、漫河西瓜等。第四单元阜地文峰,邑城名流。阜城人杰地灵,文脉绵长,滋养出一批批历史名人。他们分布于各个朝代,领航于各个领域,给阜城风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科举教育历来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尤其是明清以来达到科举制的巅峰。阜城县在这种大趋势下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影响,文庙的兴建、科举教育的发达、学堂的兴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知识分子,其中有不少在朝为官者,为阜城县增添了光彩。明清以来的阜城进士名录,共计有进士20位、举人68位。阜城历史悠久,阜城县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对于传承与弘扬冀州阜城以及展现阜城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